7月17日,2023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,共有48名青年學者獲獎。記者梳理發現,在化學新材料和能源環境領域共有11名科學家獲獎。
其中,化學新材料領域的5名獲獎者分別是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賢明教授、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劉心元副教授、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吳凱豐研究員、清華大學化學系許華平教授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/安徽工業大學曾杰教授。
鄧賢明長期專注“未靶激酶”靶標發現和驗證的藥物化學生物學研究,首次發現了系列重要未靶激酶的活性小分子,并以其為化學工具,與合作者共同闡釋了未靶激酶的分子機制和治療基礎。劉心元帶領團隊提出了獨具特色的“金屬—手性陰離子單電子催化劑”新策略,開發了簡單化工原料參與的不對稱自由基催化反應,解決了高活性自由基手性控制難題,并拓展了其在資源分子高效利用和手性藥物合成中的應用示范研究。吳凱豐在量子點光化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,實現了高效快速的太陽光合成。許華平基于有機碲化物獨特的化學性質及細胞內氧化還原微環境,發展了一種全新的氧化聚合反應,為人工化學反應操縱細胞增殖及凋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曾杰聚焦于選擇性高效轉化小分子制備高附加值化學品,并從材料、機理和反應流程設計三個方面開展研究工作。
能源環境領域的6名獲獎者包括蘇州大學王殳凹教授、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張強教授、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張新波研究員、東南大學鐘文琪教授等。
王殳凹在環境放射化學領域取得系列進展,為鑭錒分離、含氚廢水處理、鈾骨骼促排等放射化學領域難題提供了科學依據和解決方案。張強長期從事能源化學與能源材料的研究,提出了鋰硫電池中的鋰鍵化學、離子溶劑復合結構概念,并根據高能電池需求,研制出復合金屬鋰負極、碳硫復合正極等多種高性能能源材料。張新波從事電池與電催化研究,任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“高能化學電源與清潔能源材料”課題組組長。鐘文琪長期從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,在潔凈煤與生物質熱轉化、多相流動與數值模擬、工業過程優化等領域具有專長。
科學探索獎是由新基石科學基金會出資、科學家主導的公益獎項,設立于2018年,旨在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心無旁騖地探索科學“無人區”,5年來一共資助248位青年科學家。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10個領域,每年遴選不超過50位獲獎人,每位獲獎人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獎金,是目前國內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。
來源:中國石油和化工網